
惭愧,这个被众网友称为“神句”的诗句,
惭愧,这个被众网友称为“神句”的诗句,
诗词君竟然刚读到不久……
看诗猜作者——
又是“鹿”,又是“鱼”,
难道是引用了庄子的寓言故事?
谁爱庄子?陶渊明、李白、苏轼……
等等,ub8510.com
晋陶渊明时,还不兴七言诗;
李白的七言诗,不爱说理;
而这两个句子,
明明带有宋诗最显著的一个特征:理趣。
宋人仿佛都喜欢说理,干说还不行,
得有趣,有味,不能给人“说教”的感觉,
完了还得让人受到启迪,悟出其精义。
评家用一个词“理趣”概之,可谓精当!
好吧,诗词君承认猜不出作者是谁,
偷偷看了一下答案,嗯,是黄庭坚。
全诗是这样的:
图片
图片
宋·黄庭坚
杂诗七首·其一
图片
此身天地一蘧[qú]庐,
世事消磨绿鬓疏。
毕竟几人真得鹿,
不知终日梦为鱼。
ub8510.com
四个点:1.蘧庐,2.绿鬓,3.真得鹿,4.梦为鱼
浅解大概意思是:我们的身体就像天地间的一个传舍(旅馆),在世事的消磨中一点点老去。这世上究竟有几个人最后真正得到了鹿呢?殊不知,大多数人整天做着一个鱼的梦罢了。
他想表达啥???
前半部分还好理解,首句也是苏轼常说的“此身如传舍”,“人生如逆旅”,表达一种暂寄人间,身不由己的人生况味,同时还带有一种看透人生本质的超脱之感。次句的“绿鬓”也即黑发,如晏几道“我鬓无重绿”,意思是人一旦老去就难回少年。“绿鬓疏”,即黑发萧疏,表示白发增多,人变老。两句合起来意思是,此身本来就是暂时在天地间寄居,终归是要回去的(“死人为归人,则生人为行人矣”),任何人都会在万事的侵扰下,渐渐老去。既然如此,还争什么抢什么?
作者觉得还没有把道理讲出一朵花来,于是就开始用典:
“毕竟几人真得鹿,不知终日梦为鱼”,前句用列子“焦鹿梦”之典,后者大概用庄子“梦为鱼”之典。
由于讲故事太费字,诗词君又懒又冷,所以请诗友们自己查资料,来理解黄庭坚到底在说些什么?
故事很有意思哦,一定去看下~